自北京冬奧會成功申辦以來,冰雪產業幾年間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時值距北京冬奧會開幕還有600天之際,冰雪產業的發展快車正乘著冬奧的契機在極速前進。
近幾年來新建和在建的滑雪場數量幾乎翻倍,以冰雪運動為載體的冰雪賽事成為了企業營銷的優選載體,冰雪運動培訓日漸火熱,以往小而分散的冰雪經濟逐步形成產業鏈條,成為拉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在2022年冬奧會舉辦地的河北崇禮,冰雪經濟已經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
冰雪場地設施建設遍地開花,據《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2019)》中的數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全國的滑雪場總數達到了770家。其中室內滑雪場的增長尤為突出,2015年國內的室內滑雪場僅有14家,而到了2019年底已有31家。與此同時,旱雪、模擬滑雪機、仿真冰等替代真冰真雪的方案正成為新潮流,帶動了一批相關企業的發展。
在“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下,冰雪培訓市場也迎來了發展契機。國內大大小小的冰場雪場上,培訓機構比比皆是,各具特色。冰雪賽事也呈現喜人態勢,吸引了許多知名品牌的贊助,在經過包裝升級后,受到觀眾歡迎,已漸漸出現像“中國杯”“超級杯”“沸雪”這樣成熟的國際性賽事。裝備制造業也在冬奧機遇下吸引了大批企業的投入,很多新興企業更是瞄準這一歷史性機遇,力圖打破國外品牌的壟斷,分享北京冬奧會帶來的市場蛋糕。北京冬奧會在推動冰雪產業不斷邁步升級的同時,更有望成為開啟我國冰雪產業實現做大做強,最終走向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過程的一個強力引擎。
冰雪產業園的建設穩步推進,將帶動冰雪裝備制造業再上新臺階。截至目前,張家口高新區冰雪產業園已開工建設7個輕型裝備車間。2019年,河北省依托張家口市作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舉辦地的優勢,積極打造了張家口高新區冰雪裝備產業園和宣化冰雪產業園兩個產業載體平臺,推動冰雪裝備產業進園區,產業基地已初具雛形。在冬奧會這個時代背景下,中國冰雪產業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讓冷資源變成了熱經濟。(傅瀟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