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北京冬奧會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奧運健兒們正加緊訓練,做最后的沖刺。與此同時,賽場外冰雪運動的氛圍日益濃厚,雪場、冰場等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完善,各種新型冰雪裝備走進消費者視野,冰雪消費的熱情持續高漲。
近年來,國家和地方出臺了一系列戰略規劃、政策舉措,冰雪運動在全國范圍內迅速普及。據國家體育總局數據,2015年至2019年,全國標準滑冰場館數量從157家增至388家,滑雪場總數從568座增至770座,冰雪運動場地設施不斷健全和完善,促進了冰雪運動跨越時空限制,加快了冰雪產業全面發展。
天氣越冷,冰雪越熱,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初級滑雪者市場和潛力客源市場。到冰天雪地里欣賞冰雪風光、在滑雪板上感受冰雪激情、在冰雪之鄉體驗冰雪文化,進入冬季,人們對冰雪的熱情被點燃。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冰雪旅游發展報告(2021)》預計,2020—2021年的冰雪季,我國冰雪休閑旅游人次將達到2.3億,冰雪休閑旅游收入將超過3900億元。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借助冬奧會契機將大眾熱情轉化成運動樂趣,我國冰雪產業迅速蓬勃發展,冰雪經濟市場規模持續增長。同時,也應看到,當前我國冰雪體育產業整體還處于初期階段,各方面發展尚未完善,冰雪項目受季節限制、項目同質化的影響,部分冰雪體育產業模式創新性與可持續性不足,體育產品相對單一,受疫情影響,冰雪體育產業面臨很多新要求新挑戰。
推動冰雪經濟發展還需要多方努力。各級政府和部門要加強冰雪產業發展法律制度建設,完善冰雪體育產業的監管機制,規范冰雪體育企業經營行為;強化市場監管,確保冰雪產業發展在標準、服務等方面有規可依;強化冰雪產業指導,通過政策引導提升冰雪產業發展質量;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統籌規劃冰雪產業發展;夯實人才基底,營造良好的冰雪運動環境。
發展冰雪經濟,冰雪企業要在創新發展上下足功夫。首先,推動“冰雪+體育”“冰雪+賽事”“冰雪+旅游”“冰雪+文化”深度融合,將中國元素、地方民俗與冰雪元素有機融合,提升冰雪旅游的服務品質和產品豐富度,培育一批文化底蘊深厚、文化特色鮮明的冰雪目的地、冰雪線路和冰雪產品,避免同質化,將冰雪運動與文旅、休閑、科技、制造、康養等相結合,最大限度挖掘冰雪旅游的價值,激發冰雪經濟發展的動力。
其次,加強冰雪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推動其與文化、休閑旅游、養老、技能培訓、建筑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運用科技手段和互聯網思維,培育新業態,打造新模式,打造文化產業全鏈條,為冰雪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提供新動能。
冰雪經濟不是單純打造冰雪運動項目、開發冰雪景點。發展冰雪經濟需要擁有全新思維,打破時間、空間和行業的限制,政府、行業、企業要同心協力,培育市場主體、優化產業結構、夯實發展根基,不斷推動冰雪運動融入百姓日常生活,讓冰雪消費真正熱起來。(作者:潘鐸?。?/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