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后的場館利用一直是歷屆奧運舉辦城市都面臨的難題,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后中國交出了一份奧運城市遺產發展的優秀答卷。隨著北京冬奧臨近,冰雪的熱度在近幾年與日俱增,對于冰雪城市的建設,目光不能僅僅聚焦在400多天后的冬奧會,冬奧會過后的后冬奧時代,冬奧城市的建設仍要不斷推進。“北京冬奧會的遺產不僅僅只是賽時17天的體育盛宴,也不應局限于從申辦到舉辦的7年籌備期,而是應放眼長遠,讓奧運會在20年甚至更長時間為舉辦城市作貢獻。我們不應該讓一座城市去適應奧運會,恰恰相反,奧運會必須適應一座城市、一個地區,北京已經完全做到了。”國際奧委會奧運會部執行主任克里斯托弗·杜比如此評價。
北京和河北崇禮是2022年冬奧會的舉辦地,盡管距開幕式倒計時還有400多天,但關于冬奧賽后利用的工作早已提上日程。北京冬奧組委于2019年2月發布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產戰略計劃》,涵蓋體育、經濟、社會、文化、環境、城市發展和區域發展7個方面共35個重點任務,其中包含冰雪運動普及與發展、殘疾人冰雪運動普及與發展、冰雪產業發展和京張地區冰雪產業等冰雪相關任務。北京冬奧組委總體策劃部副部長王仁華日前曾透露,為加強對于遺產工作的協調、統一統籌資源,北京市和河北省共同成立了奧運遺產協調委員會,目前各項工作正在穩步推進。目前冬奧組委正著手編制奧運遺產報告,這個報告是對遺產戰略計劃實施以來的情況進行總結,適當的時候,報告將在賽前、賽時、賽后分階段向社會發布。張家口市委常委、崇禮區委書記王彪說:“2022年冬奧會對崇禮來說只是一個起點,我們將借助北京冬奧會快速實現建設國際知名的冰雪運動和冰雪旅游勝地的目標,快速實現建設國家冰雪運動推廣普及中心的目標。”
北京和河北的冰雪城市建設有章可循,但對于其他有意發展冰雪的城市,又該如何設計規劃?北京體育大學奧林匹克高等研究院副主任博士生導師邱招義通過梳理國外優質滑雪目的地的歷史試圖為中國冰雪城市建設尋找出借鑒之處和超越之道。“城市的發展帶動了現代滑雪的誕生和成長,從工業時代到數字時代,冰雪戰略又從人群和資本兩個層面助力城市崛起。同時老牌冰雪旅游目的地的模式經過百年的積累,已經沒有更多發展空間,也很難擁有競爭力。”邱招義說,“當下圍繞冰雪城市建設的重要步驟是信息體系建立,是促進全國雪場按照不同的水平、不同的滑雪道建立起的大數據和大智慧界面,這樣才能促進建立起與冰雪相關的、中國自己的話語權和信息體。”
立足當下,放眼未來,這些關于冰雪城市建設的布局將給冰雪和城市帶來更多發展機遇。